3月1日,山西发布30家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将重点扶持精准培育,其中约半数为科技企业;此前,陕西明确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及挂牌培育,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可获单户50万元奖励。
当前,科技企业获得政策力挺,包括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其中支持科技企业上市成为发力点。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为优质企业进入“新三板”、科创板上市融资提供便捷通道。同时,包括国家级基金、银行信贷、社会资本等多路资金将进一步集结,加速形成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资金“保障网”。
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政策加码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1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提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在此背景下,多部门正展开新一轮部署,以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科技部表示,将启动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以企业为主导推动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包括在重点领域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围绕企业布局科研平台以及共性技术平台,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等。工信部将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在国家层面通过3-5年时间培育1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地方层面也进一步提出培育和壮大科技企业的路线图。福建日前提出,将加强企业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高技术企业加速成长,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山东提出,2021年省级科技投入再增长10%,更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让创新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十四五”规划建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意味着要动员各种资源围绕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特别是支持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强化科技企业发展就是要通过企业这个载体把各类资源集聚到技术研发投入上,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使创新链条顺畅,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多地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科技企业快速增长。2020年,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数达8559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近1.2万家,创历史新高;河南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首次破万家,达到11826家,同比增长39.6%。
科技部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7.5万家和22.3万家,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4%,营业收入5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
积极扶植科技企业上市
围绕科技企业融资难点,近期从部委到地方正着力培育优质上市企业,拓展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科技部2月25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聚焦西部地区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需求,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支持西部优质企业通过“新三板”、科创板上市融资。
地方支持方案也加速落地。深圳2月19日发布2022年民营及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扶持计划,民营及中小企业境内上市高奖励150万元。上海将进一步发挥科创板的加速器作用,以注册制改革试点为引领,加快打造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平台,支持和鼓励更多“硬科技”为主的科创企业上市。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近20个省市出台了对企业上市及融资的相关激励政策,对IPO企业奖励金额从百万元到千万元不等。
与扶植科技企业上市同步,涵盖银行信贷、国家级基金的多路资金“保障网”正在加速形成。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赵欢3月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在科技创新领域选择百家龙头企业,沿着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选择一千家重点企业进行专项金融服务,并运用产业投资基金、科创基金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股权投资力度。
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在专家看来,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需要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利用市场力量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同时促进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刘向东表示,加快技术创新必须依赖市场的力量,即交给创新活力更高的科技企业主导组织完成。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孵化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融合促进,利用市场力量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促进大中小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驱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激发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着重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强化高标准实验室、研究院的重要性,通过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探索建立企业联合的技术攻坚团队,重点解决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
在科技企业融资方面,刘向东表示,下一步需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作用,利用好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同时发挥好科创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创活动的赋能作用。
盘和林也表示,要推出更多的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来调动社会资本活力,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资本市场体系,疏通科创板、中小板、新三板到主板市场之间的转板渠道,提高科技板块的影响力和资金获取能力,从而强化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要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等新的融资方式。
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前身是北京百施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网站制作、软件开发、智能设备研发,物联网建设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公司隶属于青岛中青林集团。青岛中青林集团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传统机械生产厂家。2018年,根据集团向互联网行业进军的发展战略,北京百施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从而完成了公司开始由网站开发及运营到互联网大数据及物联网综合外包服务的转化。
成立至今,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青岛浪潮世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百灵软件有限公司,青岛海草成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珍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及项目合作。合作领域包括企业网站制作、教育类平台开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门禁系统智能对接、电梯卫士系统开发等。
在此基础上,公司吸纳了互联网UI制作、前端开发、PHP、JAVA、python、android程序员、微信开发程序员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业内常用的php类CMS、java的ssm及python的odoo等开源系统及框架有深入研究,可迅速快捷的为客户提供各种订制类网站及平台的开发,从而奠定了公司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基础。
目前,公司正在开发汽车GPS类产品,为混凝土搅拌罐车、渣土车、货运车等提供实时定位、跟踪、车辆工作状态监控、实时视频传输等管理平台。
电话:15953207637
技术:1595320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