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邑县“田保姆”活跃田间,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2020-01-06 15:47:17| 发布者: |作者:青岛云冠物联

图为游客在龙港湾空中草莓馆采摘。  韩亚丽摄

核心阅读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面对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业产业如何更好地富民?要创新经营体系,让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解决好“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问题。

在河南夏邑,新型职业农民引领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快速成长,以新技术、新服务、新渠道带动小农户共享收益,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向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转变。

“老把式”换成“新农民”,一亩地节水3/4,效益翻了番

走进河南省夏邑县徐马庄村王飞家庭农场,来来往往的采摘游客不断,冬日也能采摘?带着疑问,记者进到一间大棚,一排排草莓间套种着火龙果,中间的两个蜂箱很是醒目,草莓花上蜜蜂辛勤耕耘。

“一个蜂箱花500多元,里面是请来的‘采蜜工’。”说话间,王飞随手摘下几颗草莓塞进嘴里。“没打过药,上的全是有机肥,直接吃都没问题。”他介绍,这茬草莓能采摘到今年5月份,6月火龙果又能闪亮登场。

王飞自豪地说,这个家庭农场有230多亩,种着桃、杏、梨、猕猴桃等14种名特优水果,一年纯收入180多万元。

“种什么,怎么种,过去靠‘老把式’,如今要靠新型职业农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序涛说,县里开展一系列技术、管理培训,让新型主体快速壮大起来。

为了学种果,王飞参加了几期培训班,成了省里的首批新型职业农民。有了新技术,种地更科学。水肥一体化技术进了大棚,节水3/4;用上生物技术和物理防控,果子不打农药;果蔬大棚、露地种养、生态育苗等多模式搭配,用工省一半,效益翻一番。

新型主体不仅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也化解了“种什么”难题。

“谁说种地不挣钱?俺们看禾选种,优质小麦有赚头!”会亭镇郭吕庄村村民朱传海,在种子公司工作多年,前些年返乡牵头成立合作社,对接公司代繁优质种子,一亩地纯利润400多元。

去年7月,朱传海又有新动作——整合11个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组成德先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资、农技、市场共享,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在联合社带动下, 6个村的1万多亩地种上了优质麦。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胡序涛说,以前从种到收一肩挑,现在新型主体把大家组织起来,专门干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渠道,种地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你外出打工,我替你种田”,“田保姆”联农带农、惠农富农

“过去一到农忙就愁,请一天假扣200多块,不请假地没人弄,如今可不用这么揪心了!”崔楼村村民李金桥说,他在县城铸造厂务工,可家里5亩多地撒不开手。去年他家里的地托管给了“田保姆”朱传海,年底一算账,净落6500元。

“你外出打工,我替你种田”,朱传海推出土地托管业务,对长期在外村民的地种管收全托,老人种田的可选择代耕代种等定制服务。

走进朱传海的合作社,一座烘干塔高耸,各式农机俱全,“托管需求越来越大,咱还得加把劲儿。”他说,今年打算购买大马力农机,地块成方连片,规模效益还能高。

服务农民才能带动农民。这几天,夏邑金丰公社总经理彭文军带着十多台自走式喷雾机,在郭店镇关楼村抗除小麦田杂草。“新装备雾化效果好,省了一半水、一半药。”彭文军介绍,金丰公社在全县托管两万多亩地,每亩比传统种地成本下降20%,增产200斤以上。

夏邑县委书记梁万涛说,新型经营主体以大带小,联农带农、惠农富农,打开了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全县5000多个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形成了一批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特色水果专业村镇。

抱团发展,引来了龙头企业。走进太平镇龙港湾田园综合体的空中草莓馆,游客体验采摘成为一道风景。公司副总经理张团结说,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空中草莓、鱼菜共生、休闲旅游等多种业态,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同发展,让农户家门口挣钱。

小农户跟着成长。在王飞农场的梨园里,农民岳争良和李景勋正忙着剪枝。他俩来这里打工,有个特殊目的——跟王飞学手艺。“其他地方的黄梨一两块一斤,这里卖5块还供不应求。”岳争良说,不光学到了绿色种植技术,还学到不少新理念,取到了致富经。

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55多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达到615个。

低头种地,抬头“看天”,紧盯市场调结构,好产品牌子叫得响

“不能只顾低头种地,也要抬头看天。”王飞是个善于“看天”的市场明白人。他经过摸索,科学控制果蔬的种植规模和成熟时间,做到了“一年有活干,四季有钱赚。”

普通葡萄10块钱5斤不好卖,可王飞农场的十多块一斤,一上线就被抢光,汝南县农民周磊驱车300多公里前来取经。

周磊在农场转了一整天,看出了一些道道:这里的葡萄全程可追溯,水肥光热一键可查,吃得放心;普通的一棵藤长十来串葡萄,可这里就长3串,质量和果形更好;一个棚里种了夏黑、金手指等7个品种,让你哪个都想摘串尝尝;大棚葡萄提前一个月上市,抢占“高价位”市场。

对接大市场,要适应新需求。“水果吃的是新鲜,才下枝头就到舌尖。”王飞利用电商平台,让果子插上了“翅膀”。“商丘市2个小时可达,4个小时能送到郑州。”近他还跟一家微商平台合作,水果精准发到社区,市民还能认领果树,营销效果不错。

“以前很多农产品‘披头散发’地卖,缺乏质量把控,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有担忧。”胡序涛说,现在消费者更看重品牌,品牌背后就是品质和竞争力。

如今,“王飞农场”不只是家庭农场的名字,也成了远近知名的品牌。2015年,他注册了商标,经营十多种蔬果,还开发梨膏做成棒棒糖,成了网红产品。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梁万涛说,新型经营主体利用资金、信息和技术等优势,瞄准市场需求,调结构、创品牌,让土地“长”出了更多票子。

路子对头,农业发展步子更快了。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4家,种养专业大户1106户,农民合作社2179家,各类家庭农场2388个,田野里孕育出蓬勃动能。

<
>

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前身是北京百施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网站制作、软件开发、智能设备研发,物联网建设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公司隶属于青岛中青林集团。青岛中青林集团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传统机械生产厂家。2018年,根据集团向互联网行业进军的发展战略,北京百施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从而完成了公司开始由网站开发及运营到互联网大数据及物联网综合外包服务的转化。

成立至今,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青岛浪潮世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百灵软件有限公司,青岛海草成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珍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及项目合作。合作领域包括企业网站制作、教育类平台开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门禁系统智能对接、电梯卫士系统开发等。

在此基础上,公司吸纳了互联网UI制作、前端开发、PHP、JAVA、python、android程序员、微信开发程序员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业内常用的php类CMS、java的ssm及python的odoo等开源系统及框架有深入研究,可迅速快捷的为客户提供各种订制类网站及平台的开发,从而奠定了公司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基础。

目前,公司正在开发汽车GPS类产品,为混凝土搅拌罐车、渣土车、货运车等提供实时定位、跟踪、车辆工作状态监控、实时视频传输等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

中国青岛市城阳区玉皇岭工业园

15953207637(服务时间:0:00-24:00)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电话:15953207637
技术:15953207637

咨询电话15953207637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