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菜市场加快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手机APP买菜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选择。 程硕作(新华社发)
足不出户,手机下单,送菜到家。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动动手指,刷刷屏幕,轻松逛起手机“菜市场”,拎起手机“菜篮子”。在省时省心的同时,线上买菜也面临着质量不佳、物流滞后的问题。“指尖”上的菜篮子该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感?
手机买菜迅速“圈粉”
“用手机下单各种蔬菜、肉类等,一般1个小时左右就能送货上门。购买时还可以选择已经清洗过或切好的食材,收到后可以直接下锅,非常方便。”在北京国贸附近工作的“90后”余小彦,向记者分享了通过手机生鲜类APP(应用程序)买菜的感受。
“价格相对合理,国产和进口产品种类齐全。近天气转冷,一些平台还推出火锅底料、配菜等应季食材。省时省心省力,能够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余小彦说。
据易观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91万亿元,2019年将突破2万亿元。消费者对生鲜商品的需求较高,购买频率保持在平均每周3次,其中水果蔬菜的每周购买频次达到4.8次。
“菜场有时效性,部分区域超市覆盖不够密集,再加上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和便利性成为不少上班族的优先考量因素,这使得手机买菜有着较大的用户需求。”网经社(电商门户)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指出。
在“圈粉”大城市年轻人的同时,手机“菜篮子”正加速向中小城市下沉,并收获大批中老年粉丝。《2019线上生鲜消费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订单量和商户数增速上,三、四线城市分别为一线城市的1.4和1.49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开始在线上选购生鲜商品。餐饮移动平台“饿了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其生鲜频道上,2018年中老年用户增长速度超过500%,说明中老年群体对线上买菜的接受度大幅提高。
生鲜不“鲜”?快递不“快”?
手机“菜篮子”不仅方便了广大消费者,也让不少商户尝到了甜头。目前,市面上活跃着诸多生鲜电商,各大电商巨头纷纷发力生鲜业务,各类APP上的生鲜蔬果店铺逐渐增多。
面对热闹的手机“菜市场”,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看重哪些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质量和送货速度受消费者重视。
北京市民何利是一位线上“买菜”大户,她曾在多款生鲜类APP上有过购物经历。“我曾在手机上下单购买活鱼,但送来的却是冰冻很久的鱼;还有一次我下单后将近3个小时才收到食材,大大拖延了正常的晚饭时间。”何利告诉记者,“与到实体店买菜相比,网上买菜也不一定省时省心。不能亲自挑选就需要承担质量不好的风险。”
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中国第三方电商投诉平台)收到的用户维权案例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共计收到近百起对生鲜电商平台的用户投诉,热点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问题、以次充好、久未发货、物流延迟、下单容易取消难、退款难且款项未及时退回、虚假宣传、售后服务差等方面。
“生鲜电商暴露的管理漏洞及投诉问题,多是由于盲目扩张,导致产品质量把控缺位和售后服务跟不上。”曹磊说。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认为,生鲜物流中存在的配送超时、信息传输滞后、生鲜不“鲜”等现实问题,说明目前生鲜物流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相对于传统电商物流而言,生鲜物流的专业性比较突出,对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境要求较高。生鲜物流企业相对于传统的快递物流企业而言,还存在小、散、弱等现实问题,亟待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确保省时省心省力
手机“菜篮子”作为一种新兴商业形态,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既要让人省心,更要让人放心。
对生鲜类销售平台来说,需瞄准用户需求,在模式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同时做好售后服务,力争“又快又好”。
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包括AR(增强现实)看菜的应用,消费者对蔬菜品质会有更为直接的判断。如果平台老拿不新鲜的蔬菜糊弄消费者,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在售后问题上,网经社(电商门户)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建议,平台或商家不能单单为了收益而减少服务客户的“成本支出”。电商平台应认识到客服售后的重要性,加大对产品售后服务的投资力度。
确保手机“菜篮子”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一方面需做好市场运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支持电商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提高服务水平,享受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另一方面也需加强市场监管,对侵害消费者权益、不正当经营竞争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互联网平台购买冷鲜食品时,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避免因冲动购买大量暂不需要的商品。购买时还应详细了解发货时间和大致的物流时间,快递务必“先验货再签收”。遇到商品破损、腐烂、图文不符等情况,需以理性方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前身是北京百施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网站制作、软件开发、智能设备研发,物联网建设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公司隶属于青岛中青林集团。青岛中青林集团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传统机械生产厂家。2018年,根据集团向互联网行业进军的发展战略,北京百施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从而完成了公司开始由网站开发及运营到互联网大数据及物联网综合外包服务的转化。
成立至今,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青岛浪潮世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百灵软件有限公司,青岛海草成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珍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及项目合作。合作领域包括企业网站制作、教育类平台开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门禁系统智能对接、电梯卫士系统开发等。
在此基础上,公司吸纳了互联网UI制作、前端开发、PHP、JAVA、python、android程序员、微信开发程序员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业内常用的php类CMS、java的ssm及python的odoo等开源系统及框架有深入研究,可迅速快捷的为客户提供各种订制类网站及平台的开发,从而奠定了公司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基础。
目前,公司正在开发汽车GPS类产品,为混凝土搅拌罐车、渣土车、货运车等提供实时定位、跟踪、车辆工作状态监控、实时视频传输等管理平台。
电话:15953207637
技术:15953207637